11月26日,第五代青花郎全国市场推介会——成都站正式启动。推介会上,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带着一众高层集体亮相。来自成都、川南、川北、重庆等地的核心经销商代表、会员、核心终端、意见领袖、郎酒电商KA事业部核心经销商等近500人齐聚,共同见证第五代青花郎正式开篇落地、高质量发展起势。
活动现场,郎酒集团董事长汪俊林用五大关键词推介第五代青花郎。与此同时,五代青花郎价格体系正式公布,青花郎杯百万大奖品酒大赛隆重启幕。在当晚的品鉴环节,钟杰等白酒专家独家解读庄园酱酒品质秘籍,并带领现场嘉宾在浅酌慢饮中细细品鉴,带大家领略五代青花郎为何“洞藏陈香、郎味十足”,品尝第五代青花郎中时光与匠心的味道。
正如汪俊林所言:“青花郎是百年郎酒战略第一重要产品,倾注了2万郎酒人20年的心血,承载着郎酒人的光荣梦想。心血铸就,倍加珍惜,我们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第五代青花郎。”
五代青花郎落地:汪俊林领衔推介、众专家揭开品质密码
历经20余年品质锤炼的青花郎,是百年郎酒第一重要战略产品。活动现场,汪俊林用“49公里”、“生长养藏”、“7+20年份”、“洞藏陈香”和“郎味十足”五个关键词介绍第五代青花郎的品质基座——地理上,第五代青花郎是赤水河大二郎到大茅台产区49公里的璀璨明珠;酿造技艺上,第五代青花郎,是“生长养藏”酿储秘笈下孕育出的庄园酱酒。第五代青花郎由7年主体基酒、20年洞藏陈年老酒精心勾调而成:“‘7+20’年份标准赋予其珍贵时间价值,天地仁和洞群又造就了独特而迷人的洞藏陈香味。第五代青花郎,回味更醇厚悠长,‘郎味十足’。”汪俊林如是说。
其中,地理因素又是重中之重。郎酒股份常务副总经理、总工程师蒋英丽为嘉宾揭开了青花郎极致品质背后,赤水河49公里的美酒密码。蒋英丽表示,特定生态、特有风物、特殊水源,构成了赤水河产区稀缺的美酒地理密码,让赤水河产区和干邑、苏格兰等世界知名产区一起,成为世界名酒的重要地标,也奠定了郎酒庄园的生态基底、品质根基。
另外,严格的产储销法则,则确保青花郎品质优中取优:“2023年,郎酒酱酒年产能已达7万吨,储量已达22万吨,在储酒达30万吨前,我们坚守每年销售量,控制在总储量的十分之一,数倍于销量的产能、储能,坚定确保青花郎’7+20’的年份基石。”蒋英丽介绍道。
茅香郎味各领风骚,五代青花郎获市场厚爱!白酒专家钟杰阐述何为“郎味”
诚如所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独特的酿储秘笈、坚实的产储保障,以及严于行业标准的“内控准则”,方能孕育出青花郎独有的“郎味”。而著名白酒专家、中国酒业十大风云榜人物钟杰在现场再次肯定了业内“茅香郎味”的说法,并称二者“⼀树双花,并蒂绽放,各有特色,各美其美”。
何为“郎味”?根据北京工商大学孙宝国院士科研团队的最新研究,在第五代青花郎中,检测到挥发性风味物质3927种,准确定性定量风味物1030种,是目前已公布的酱香型白酒中风味成分最丰富的产品,形成了第五代青花郎的风味特色——洞藏陈香,郎味十足。
据悉,此洞藏陈香从闻香、入口、下咽、余香、余味、空杯留香贯穿始终,将第五代青花郎酒的酱香、粮曲香、蜜甜香复合协调兼容洞藏陈香,酒体更加醇厚、细腻绵长,更加平衡、协调。
活动现场,钟杰带领大家以消费者的视角和方式品饮第五代青花郎酒。“观察美酒顺壁下滑的状态,体察醇厚、丰满、圆润的酒体外观形态特征;再勾头倾杯,让酱香馥郁幽雅、洞藏老坛的陈香沁心……”
800场品鉴会、启幕青花郎杯百万大奖品酒大赛
据悉,为了让消费者更加深入了解第五代青花郎的独特风味和极致品质,郎酒从2023年12月初开始到2024年3月,将在全国开展“举杯庄园酱酒品味洞藏陈香”青花郎杯百万大奖品酒大赛。
届时,郎酒将邀请核心客户、新老会员、意见领袖、核心终端朋友等,以经销商为单位开展600-800场品酒预选赛,并晋级600名选手参加郎酒庄园品酒总决赛,总决赛第一名将获得100万元现金大奖及白酒专业培训基金。在未来,第五代青花郎将继续打造“大家的郎酒”,持续助力消费者的美好生活。
不出国拿海外学位?当心踩坑!
玩文字游戏、打擦边球、证书没有含金量,这种捷径走不通
花了10万余元报名参加一家机构的国际硕士项目,岂料,三年多课程上完,小刘不仅没有拿到培训机构承诺的国内认可的文凭,如今连这家培训机构的影子都找不到了;张女士给女儿报名一所高校的法国本科项目,最近在咨询办理下一步出国留学时才被告知,所谓的法国本科文凭并不被国外的高校认可。
近年来,不需要考试、不出国就能拿到海外知名大学的学位文凭,成了不少人获取文凭的“捷径”,有利可图的市场,也吸引了大量的机构、学校加入,提供令人眼花缭乱的国际文凭项目。
这种“捷径”走得通吗?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接到的大量投诉,呈现出这种“捷径”的另一面:借助求学者的信息不对称,招生广告中充斥令人混淆的“文字游戏”,通过大肆宣扬国外学校的正规性来掩盖学位文凭没有含金量的事实……
三年读完,机构没影了
参加工作后,小刘一直希望能有机会提升学历,以便争取到更好的工作机会。2019年底,她偶然在网上看到一则广告,一家名为“上海终身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的机构正推广“法国IPAG高等商学院”的MBA国际硕士项目。项目描述完全契合小刘所需:不需要出国,两年内只需每个月集中1个周末上课;“IPAG”是教育部认可推荐的国外高等院校,也在“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院校名单内,学历也是认可的。而且,入学不需要参加任何考试。
支付10万余元学费后,2019年11月,小刘拿到“IPAG”学籍。她告诉记者,此后的大部分时间里,学习都是通过观看在线直播的形式完成。受疫情影响,外教的出席也不能保证,原本承诺的两年课程被拉长到三年。不过不管怎么样,今年4月,小刘被告知可以毕业了。待6月“IPAG”举行毕业典礼后,她就能拿到期待已久的硕士文凭,为此她又支付了1500元工本费。
临近毕业,小刘才得知这个国际硕士项目的真相。有同学咨询“中国留学服务中心”,被告知以这种形式拿到的文凭不被视为有留学经历,无法通过学历学位认证,是不被国内认可的。更坏的消息是:全班32个学生中,除了前往法国参加毕业典礼的一小部分人外,近20人迟迟拿不到文凭。
11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徐汇区漕溪北路88号圣爱大厦25楼,“终身教育”的办公地点就在2501室。现场的景象让人心凉:紧锁的玻璃门上贴着写有“房屋出租”字样的白纸。朝屋内看去,前台后方墙上贴有机构名称的塑料牌已拆得七零八落。从一侧的小门绕进去,可见办公区域一片狼藉。隔壁一家企业工作人员告知记者,“终身教育”早在半年前就已搬离。种种迹象表明,机构撤离得很仓促,写有“搬”字样的机柜还留在现场,各色荣誉铜牌被丢弃在地上。
现场留下的一本宣传册显示,“终身教育”隶属于“万通教育集团”,国际硕士MBA是集团主推的教育项目。记者又转而前往位于南京西路1168号中信泰富27楼的“万通教育”。与“终身教育”的情景相似,现场早已人去楼空。
小刘从班主任口中得知,所谓的“IPAG”国际硕士项目在国内实则层层转包,引入方是深圳一家名为“富有国际教育”的机构。记者又致电富有国际教育,一名工作人员称,“万通教育”收取小刘这批学生的学费后,并未交到深圳那边,“学费都没有付,怎么能拿到文凭?”不过,富有国际教育称他们目前还能联系上“万通教育”的,对方承诺“想办法解决”……
认证失效,文凭没谱了
项目层层转包,文凭无法认证,学费还被截留克扣,这便是一些教育培训机构推出的国际文凭项目的“另一面”。那么,选择正规大学通过合作办学推出的国际文凭项目,会不会靠谱一些呢?
2021年5月,张女士在反复比对后,给女儿物色了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推出的一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该项目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法国巴黎国际时装学院合作成立的“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提供,当初的宣传页上描述为“三年全日制本科课程”,由法国教师授课。尽管项目不颁发国内文凭,为“非学历高等教育项目”,但毕业后可获得由法国巴黎国际时装学院巴黎校区颁发的毕业文凭,且获得“欧盟学分认证”。记者日前登录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网站查询,网站上在介绍这一中法合作办学项目时,下方仍写有“获法国国家专业认证目录RNCP认证【RNCP5级(含)以上文凭属高等教育层次】”“学位由FEDE授权”字样。
张女士称,从各方面获取的信息来看,最终将获得的是一张法国本科文凭。与招生老师的口头沟通也印证了她的理解,张女士提供的录音中,负责招生的王老师肯定地称“这张文凭在法国就是本科文凭”“法国的本科都是三年的”。
获得这张文凭价格不菲,每年仅学费就高达85000元。缴纳学费签订合同后,2021年9月,张女士女儿顺利入学。在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结束两年学习后,今年暑假,张女士早早地安排女儿开始准备雅思考试,谋划着为女儿申请法国的大学,继续就读研究生。岂料,她拿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提供的毕业文凭样张多方咨询后却被告知,这张文凭上没有国家文凭编号,并不是“RNCP5”认证过的文凭,无法用于申请法国的研究生。一些机构直言不讳地说:效力或许与培训证书差不多。
记者登录法国相关监管机构网站查询,法国巴黎国际时装学院此前的确获得过“RNCP5”的认证,但认证有效期截止于2021年3月3日,目前该认证已是失效状态。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称,该项目早于2003年起就已开始招生。可见,在该项目推出时,法方学校的认证还是有效的,宣称可获取法国本科文凭未尝不可。但在张女士女儿入学时,相关认证已失效,再宣扬可获取法国本科文凭就是对求学者的误导了。
“花了那么多钱和时间,到头来竟拿了一张没什么用的文凭?”张女士质疑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在这一项目上存在不实宣传。
11月20日,记者随张女士前往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交涉。“中法埃菲时装设计师学院”的一位老师接待了记者,沟通中,对方强调学校在引入合作项目时审核过法方的资质,是有正规办学资质可以发放毕业证书的学校,证书在法国是认可的。但针对是不是“本科”,对方反复称宣传中、合同上说的都是“本科课程”,从来没有明确说过给的是法国的本科文凭。
此外,学校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还应获得教育行政部门的许可。但记者在“教育部教育涉外监管信息网”上并未查询到该项目的许可信息。
轻信广告,被坑维权难
面对机构和学校宣称的国际文凭项目,求学者往往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对于机构和学校的宣传缺乏辨别能力,只能一味地被文凭获取的便利程度所蒙蔽。
鼓动性的广告宣传随处可见。记者在“抖音”平台搜索“国际硕士”,“学畅国际教育”账号的短视频马上被推送过来。视频宣传的“在职读国际硕士MBA”项目号称“无需备考复习”“在职国内就读”,对于获取的文凭则宣称是“与出国留学生一样的硕士学位”“社会企业都认可”。点击短视频中的详情留下信息,很快就会有人主动联系进一步介绍情况。
轻信广告宣传极易掉入“坑”中。上海“12345”收到大量关于“学畅国际教育”的投诉:市民王女士循着上述“抖音”短视频,报名“美国罗商大学”的MBA硕士项目。近日她多方咨询得知,获取的文凭在国内几乎没有单位予以认可,更不可能通过“中国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市民罗女士也通过“学畅国际教育”报名西班牙穆尔西亚大学的硕士项目,并缴纳45000元学费,进一步了解才得知最终拿到的文凭证书并非由穆尔西亚大学颁发,而是由大学下属的一家商学院颁发,含金量极低……
文凭的含金量正是各类国际文凭项目在宣传中“埋坑”最多的地方:一些项目片面强调合作的国外大学的合法性和正规性,并将此与学位的正规性混为一谈;一些项目不惜炮制“假认证”来忽悠人。小刘在报名“法国IPAG高等商学院”MBA国际硕士项目时,“终身教育”曾提供给她一份往届学生获得的“国际高等学历学位鉴定报告”,以此宣称文凭可以通过认证。仔细一看,该鉴定报告落款为“上海市现代人才评估鉴定服务中心”,稍加了解就知道,这实则是毫无效力的“野鸡认证”。
而此前有媒体报道,一家名为“学威”的机构为了牟利,所提供的国际文凭项目更是从入学到授课“一条龙”造假。
一旦轻信宣传被“坑”,求学者往往维权困难。一方面,培训机构推出的国际文凭项目不属于办学行为,纠纷通常只能由市场监管部门介入予以调解,调解不成求学者则需要寻求法律渠道解决;另一方面,诸多广告宣传大多流于口头,或文字表述含混打擦边球,消费者在维权时拿不出有力的依据。
解放日报记者 毛锦伟 【编辑:陈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