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江门11月27日电 题:广东台山黑豆上市 有“牛脚印”的最受欢迎
作者 李晓春 郭军
“今年这批黑豆,豆荚比较饱满,脱荚后粒粒匀称,等多晒一两天,就可以挑拣、装袋了。”从十月下旬起,广东台山市冲蒌镇的村民陆续将田里成熟的黑豆整枝采割并运到村场晾晒。
11月4日,台山冲蒌镇八家村一村民在敲打晒干的豆荚,黑豆散落一地。杨尘 摄
黑豆在台山当地被称为乌豆,一年种植一造,每年农历三月后种植,至十月收获,故又称为“十月乌豆”。黑豆适合种植在丘陵、岗田等地,在台山的种植历史悠久,以冲蒌镇出产的最具名气。今年,冲蒌镇种植黑豆面积超500亩,主要分布在官窦、朝中、伞塘、达材、新屋等村。
11月4日,台山冲蒌镇的黑豆已成熟,多数豆荚转为黄色或褐色。李晓春 摄
“冲蒌黑豆,与其他地方种植的黑豆有明显区别之处,就是豆身有明显的凹痕。当地老一辈的人说,这凹痕看上去就像被牛踏过留下的脚印,故称之为‘牛脚印’或‘牛脚迹’。”近日,冲蒌镇八家村一村民在晒场上敲打豆荚时介绍,该村今年有20多户种植黑豆,亩产量在100至150公斤之间。
台山市冲蒌黑豆,豆身自带“牛脚印”特征。李晓春 摄
“今年黑豆普遍卖30元一公斤,最贵曾卖到50元一公斤,一上市就非常畅销。很多顾客都认可这个带有‘牛脚印’的冲蒌黑豆,回购率很高,散客一次买2.5公斤的、5公斤的都有。”冲蒌镇官窦村一村民表示,近日当地举办冲蒌同乡恳亲大会和“冲蒌家宴”美食嘉年华活动,不少海外乡亲和游客喜欢前往购买黑豆等土特产。
“今年冲蒌黑豆上市了,想买的话,就赶紧!”11月11日,台山台城街道新宁市场一土货档的老板娘在招揽客人时介绍说,每年冲蒌黑豆还未开始上市,已有顾客提前预订。
11月8日,台山台城靓靓糖水铺推出的当地传统糖水“猪仔薯黑豆糖水”。李晓春 摄
在台山,黑豆是百姓家常备的干货食材之一,多用于煲汤、炖汤、煮糖水。“在四九镇,当地人喜欢用黑豆搭配当地出产的鸡爪芋、鳅鱼(或生鱼)、猪骨、陈皮烹汤。在北陡、深井等镇,若是患了感冒、咳嗽,当地人会煮‘黑豆水’喝,或搭配当地海边红树林出产的‘浪脐’干烹汤食用。”台山美食爱好者陈女士透露,她近日已从冲蒌买回20公斤黑豆,准备分送好友和亲戚。
在冲蒌及周边乡镇的众多食肆,黑豆鳅鱼汤被打造成一道特色汤品。“黑豆鳅鱼汤,是我们餐厅的招牌汤水,非常受食客青睐。熟客一般会提前打电话预订,我们根据客人的人数来调整食材搭配的份量,确保黑豆鳅鱼汤够火候,汤汁鲜香味浓,黑豆绵软而不烂。”冲蒌镇华东楼餐厅的负责人伍树波表示,当地出产的黑豆虽比市场销售的稍微贵一点,但用其入汤食客赞不绝口,基本上连汤渣都会一扫而光。
“我很喜欢吃母亲煲的猪仔薯黑豆糖水,虽然在台城不少糖水店、甜品店都有得吃,但无论从口感上还是情感上来讲,母亲亲自煲的,吃起来更有满足感和幸福感。”现居香港的台山乡亲伍女士透露,近期回台山探亲时,大姑妈回屋里拿出一袋黑豆,给她带回香港。(完)
中新网阳泉10月27日电 题:中国煤城山西阳泉:修复治理废弃矿山 抚平2万余亩大地“伤疤”
废弃露天矿山复垦复绿,修复治理昔日大地“伤疤”。近年来,中国煤城山西阳泉,扎实推进地质生态环境修复治理,让废弃矿山披上了绿色的外衣,让废弃的耕地得到了恢复和利用,抚平了2万余亩大地“伤疤”,促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江山如画生动再现。
废弃矿山变良田美景
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冠山镇石板坪村废弃露天矿山经过生态修复治理,如今成为“湖美、景靓、田丰”的特色景观区。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青山重披绿,土地焕新颜。中新网记者在山西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阳泉市郊区荫营镇东梁庄村看到,曾经满目疮痍的土地如今已是连片耕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过去,东梁庄村因无序开采耐火铝矾土矿,导致山体破坏。经过不懈努力,“受伤”的大地被精心修复,曾经的废弃矿山披上了“绿衣”,耕地连片面积达到了130亩,林地56余亩,项目区总治理面积达到186.1亩。复垦后的土地可农耕、可造林。
东梁庄村新修复的130亩耕地,覆土选用土质为富硒土,十分适宜当地优势农业产品红薯、高粱、玉米等种植。2022年增加村集体年收益超25万元,村集体居民人均可年增加收入约4000元,实现了生态修复和农民增收双赢。
和东梁庄村一样,生态修复后的阳泉市平定县冠山镇石板坪村废弃露天矿山,如今矿区荒山已披上绿装,采矿废弃地变为耕地,尾矿库积水变身景观湖……通过生态修复整治,昔日的大地“伤疤”变为生态公园、良田美景、“金山银山”。
修复矿山417个绘就生态画卷
东梁庄村和石板坪村地质生态修复治理只是阳泉市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的缩影。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国土绿化和生态修复中心主任乔利军表示,阳泉市承担着京津冀周边及汾渭平原地区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全市共计修复矿山数量417个,修复总面积20698.99亩,涉及城区、矿区、郊区、盂县、平定县,共形成23个治理项目区。
乔利军说,生态修复治理项目实施后,有效地防治了地质灾害的发生,保护了项目区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达到防灾减灾的目的。同时,恢复了废弃露天矿山的土地功能,有助于经济发展。此外,生态修复工作采取护、整、填、植等方面的综合治理措施对废弃露天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治理,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
通过对废弃露天矿山进行生态修复综合治理,恢复耕地5013.97亩,林地11674.5亩,草地2722.01亩,其他1288.55亩,使破损的山体全部恢复,使废弃露天矿山破坏的土地得以恢复,水土得以保持。
废弃露天矿山治理后恢复耕地,促民增产增收,助力乡村振兴。(资料图)阳泉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废弃露天矿山治理后恢复的5013.97亩耕地,不仅可增加粮食产量,同时还带动了社会资金投入,使得矿区及周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生态修复工程,并通过入股、联营等方式参与矿区生态修复后的产业发展,共享生态修复收益。
据了解,阳泉市把生态修复与造林绿化、地质保护有效结合,将魏家峪、石卜咀、富山、前庄作为核心,把裸露的地质结构作为根本,对周边进行绿化修整,尽量保留自然生态;将种树和通路有机结合,既实现了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又兼顾了社会效益。
阳泉市多举措持续改善生态环境,生动再现江山如画,造福人民。
27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国新闻网、山西省委网信办主办的“江山如画”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山西)在临汾启动。(完)